|
感謝關注耳機俱樂部網站,注冊后有更多權限。
您需要 登錄 才可以下載或查看,沒有賬號?注冊
x
本帖最后由 風云不變 于 2014-9-26 13:21 編輯
起源于回一個帖子,索性整理一下,請各位指正。
音源選擇確實比較容易走彎路。3萬左右的選擇不少,但平衡的不多。我聽過的:
EAR:三光束拾取,信息量不小,但sony塑料轉盤穩定性確實堪憂,避震的簡單增加了抖晃失真。就聲音而言,結像力很強,活生感出色,模擬味濃,樂感好,換膽后更水潤。3萬出頭的價還是值得的,但轉盤真的不行。
1up:低頻底盤太大,下潛卻一般,談不上權威感。中頻飽滿,高頻偏暗。本身并不均衡,但搭配得當,也可做到系統平衡。優點是樂感好,流暢耐聽,不追求驚人的音效,簡單聽樂,其實是不錯的。若配atc,確實中頻疊加厲害,在丹拿系統里我聽到好聲,hd800系統里也有機會出好聲(800本來就像丹拿)
藝雅:音場表現好,無論d1、5或者7,自然流暢的聲音,有些偏清淡。5的電源比7強很多,聲音密度也更高。如果想追求濃烈的氛圍感、熱情的感染力,藝雅不擅長,但是勝在均衡、自然、像真。其實,我聽過最好的藝雅是d1xe的最后期版本(t字開頭的編號),用的4片1704,那是很高等級的聲音,我以為我聽到了馬克390s與高文的合體。但這機的二手卻無法下手,時隔太久,電容不行了,先鋒光頭也不耐用。5、7與d1相比,差之甚遠。
krell:一直關注的牌子。25sc\28sc看到成色好的2、3萬的很值得下手。 standard sacd要小心,mk1的轉盤是玩具,mk2稍好些也一般,mk3用了跟505一樣的轉盤,還行吧,F在的旗艦“密碼”沒聽過,505的聲音比較熟悉,中性密度大,很不錯的機子,二手也就2萬出頭,光頭不耐用但也好找(好師傅難找)。老 krell的cd機,不少好東西,聲音很大氣,骨骼健全,能量充沛。
天龍 sa1\sx1:這個其實很不錯,透明、細膩、中性。以為我在說馬克?在我看來,cd機就分兩類:歐系與美日系。天龍與二嫂一樣,注意到了光盤轉動角度的傾斜產生的失真并著力改善,在好轉盤越來越少的今天,這是難得的。價格而言,如果在日本買二手的sa1,也就人民幣1萬不到,全新的sx,人民幣2萬5左右。確實缺乏樂感。很可靠、很耐用、素質也夠了,但談不上悅耳。
二嫂xo1限量版與x03se:音場、解析、密度非常出色,三頻平衡,延伸下潛都好,01比03就是全面加強的感覺,外加時鐘后,感覺樂感更出色,躍動感、微動態更好(達蕭驅動jbl4344)。我感覺說二嫂缺樂感的,要么沒怎么聽過,要么沒搭配好。x03se二手在26000左右,其實是不錯的。
金嗓子dp550:這個機器超預算了,但聽說與dp510也差不多。510沒聽過沒法說。550的聲音,感覺就和以前借過的dp75一脈相承,細致、暖甜、金光悅動的感覺,一聽就是金嗓子的味道,在基礎素質達標的基礎上,給你一種精心調制的美感。但你若不喜歡或吃膩了,就沒辦法了,因為去也去不掉。
文豪 cd3與cd8t:這兩個同系統比過,在一家器材店里,當時感覺:天哪這是一家生產的嗎?雖然分屬不同時代不同檔次,但聲音完全沒有繼承感。cd3尖、薄,cd8t則完全不是偏中高,很均衡的能量分布。8t是好機器,歐系設計的典型,難玩,玩好了美日就不要聽了,活生生的聲音!
wadia381:這是個不錯的選擇。我并不覺得與奧地利廠家合作的這個轉盤在信息量上有什么問題,可這筆研發下去為什么不去產生更大的效益呢?浪費?還是服從大的戰略——結束 cd。在數字濾波、解碼方面,381應用了最新的成果(當然不是全部,7i差不多,9系就是全部了),就其3萬多的價格而言,動態、規模感、鋼琴與交響的力度、音場都是不錯的。
雅樂(愛歌)大師:那個家電的帖子都說盡了沒什么可說,我喜歡它的弦樂表現(不包括大提琴),但轉盤就真的寒磣,teac這個千元不到的光驅耐用性一般,二手店里的那臺都換了兩次光頭了。
歌匠cd1:比藝雅7厚些比1up薄些,延伸不及藝雅7比1up好些。那個電動艙門故障率很高,尤其長途運輸的風險更大(無法固定),一旦壞了就等著光頭吃灰吧。cdpro的機子,光頭也不怎么耐用,好心點的師傅給你幾百元換光頭,部分品牌的原廠直接換全部機芯(甚至部分避震零件),大幾千,柏林001原廠換要2萬。!
馬蘭士sa7:二手兩萬也不到,喜歡暖厚的就上吧,又或者考慮sa11s3,全新水貨16000。這個價格,沒什么好說的,值了。
貴豐天蝎:聲底厚,低頻下潛深量感也夠,低頻給人以權威感,但高頻延伸一般,高頻泛音略少,導致高音去的不盡,能量不強。
天皇:沒聽過。但是發燒站有臺二手33000的在賣。價格不錯了,不過風險也大就是了。
馬克390s:再說一遍透明中性細膩準確,但音場、動態更好些。結像精細、定位準確,控制力很強(借用功放的評論語)。但是,即使是編號2千多的后期版本,電容尚可,艙門仍有可能是噩夢,我朋友遇見過,勃總也修過,艙門進出的程序寫在版上,不是換換齒輪皮帶什么的事情,壞了就軟硬兼施人民幣2000以上哈哈哈,用手一推,2000沒了,到了冬天,2000又沒了,屢試不爽。
cary306pro:這是一臺真正談得上全面的cd機,即使與貴得多的登峰540同臺競技也不落多少下風。高級機種的特征明顯:很高的聲音密度、平衡的能量分布、屬于自己的聲音走向,暖調的聲音并不算十分中性。轉盤好,解碼芯片用的也多(要挨罵了),設計好堆料也多。但是,二手出的少,價格也高。發熱量大,上面的散熱網容易積灰,灰塵多原件壽命就受影響,號稱專業版,也許是對轉盤壽命有信心,但是電路呢?呵呵
chord cd1:現代聲,快速、細膩、透明,不能用在冷聲系統里。dac64并不是這個聲音走向,只能說,cd1的解碼電路真的是簡化了,簡化得都不認得了。目前二手19000,但我認為只值15000。但其優勢無可取代:與南瓜cdc并列為辦公桌或床前的首選佳品。
要嘗chord,估計要從紅參考開始。
國寶g08:我覺得很多人對它的批評有點過了,慢是肯定的,糊也有點,但聽得蠻舒服的,中午聽很容易就睡著了。有時候并不一定要那么清楚,有時候不干凈的嗓音反而更感人,二手價逼近1萬了,花200換個光驅,有什么可抱怨的?就算808,也到了2萬的區間,已經合理了。
柏林之聲:同場pk過藝雅d1xe與001,一個級數的機器,柏林更干凈,藝雅更委婉,都很流暢生動。柏林的天空,萬里無云,所有細節都歷歷在目,清晰卻并不銳利,柔卻并不陰,高音的延伸出色,有華麗感,那也許就是人們說的貴氣。后面的089、061、052中,只聽過061,一樣的聲底。新的102,意外的顯得背景更黑,解碼技術新一些的原因吧。柏林的機子雖好,但也講究搭配,容易墜入薄聲陷阱。用厚聲的銀線比較理想。
老機如a730\d730\emt981\sony cdp3000\lhh2000 等等也很經典,價格也在這個區間,喜歡可以研究一下,但是風險極高,不要相信不死光頭,我親眼見過cdm4pro\cdm1\cdm0死得很難看,就算光頭是玻璃死不了,皮帶一定會死,皮帶換了,電容一樣會死,變壓器的磁通量更是自誕生之日就堅定不移地衰減,恐怕只有機殼不死,二手商會把它擦成95新!比較新的機子暫時回憶起這么多,系統不同,參考價值有限。arc、科普蘭、德生的沒聽過,還想到amr777,麥景圖301、501,北極星轉盤解碼一套,高文cd18,勢必草3000一套,dcsp8i2,黑調(blacknote,這個應該不錯,設計師我很喜歡,以前藍調的小提琴聲音很油潤),德國之聲mk2等等都沒聽過,期待聽過的補充。
燒器材重在實踐,我們都在不同的圈子里玩,形成圈子有好處,開闊視野、增加了多聽多比的機會,但時間久了圈子也容易封閉,而且一個圈子里的器材畢竟有限,形成有價值的參考意見的機會相對有限。我便經常游走滬港兩地的二手器材商,與他們打交道是火中取栗,但他們的器材流動量大,實踐機會隨處可尋,買些他們的避震釘腳之類的小道具當學費,與他們一同試聽新進器材,有時候他們也很無聊,生意又淡,有個人聊得上的人陪聽也不錯。二手老板沒有一手商家那份傲氣,馬克也好,馬蘭士也好,同臺比了再說,也不受限于產品代次,關公戰秦瓊是常事。十幾年聽下來,聽了上述那些機子實在算不得什么厲害的事。
一開始,我無法在一個系統里清楚辨識一個cd機的聲音,聽得多了,覺得在一個自己熟悉的系統環境里可以做到辨識,比如在一個驅動充分、線材中性的丹拿系統里我比較容易判斷音源的聲音。丹拿系統在那些人手里是常備貨,很容易就搭成一套。但要聽新一些的機子,就只能求助于朋友圈,一手商家里試聽的聽感我認為最不可靠,系統的其他環節根本不受控,時間、心情也都有影響。
二手店多去還有個好處,就是可以了解不同品牌不同型號的機子質量到底如何,返修率對一手代理是商業秘密,但在二手這里就可以了解到。cd機是消耗品,最容易出問題,穩定性不如功放更不如揚聲器。這些年選cd機的經歷讓我覺得,我們大多談論聲音,不顧質量品控,這種思路是有問題的。一些燒友吃了虧只好自己咽下,還要強顏歡笑,我自己也有過慘痛經歷。不論聲音如何,首先質量要過關,這是最起碼的。但是商業利益太重,所以談這個的少。高端如emm、playback一些型號的新機,令到不少人傷心煩惱,而許多二手的一代名器,越是出名越容易壞,難啊。
我自己目前常用的并不高級,聲音一般,箱子系統用的是天龍sa1,辦公室里還有臺天龍2000用著,“客座”cd機倒經常有(與二手商關系熟的好處)聽得越多心動越難,在心動之前先用個可靠的,保證要聽的時候有得聽。就追求極致而言,目前覺得最美的還是歐系的機,高文、文豪、柏林之聲等等,但難把他們的聲音在系統里表達出來,后面的搭配難。聽得多還有個壞處:覺得只能在有限的幾個品牌中選擇旗艦才是最合理的,而最終的狀態不是升級,而是在這幾個旗艦中來回換,換口味而已。所以我的cd機一直想換,卻一直沒換。
|
評分
-
查看全部評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