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謝關注耳機俱樂部網站,注冊后有更多權限。
您需要 登錄 才可以下載或查看,沒有賬號?注冊
x
成都2022耳機展第一日小匯總 首先說說重頭戲 水月雨這個國產牌子我以前只是略有耳聞,因為不玩塞子。這次出了新的大耳,我上午興沖沖的趕到現場,由于旁邊人太多,只試聽到了這次的旗艦也就是zero靜電耳機。但是到了現場我其實就有一種不詳的預感:解碼用的拓品d90se。并不是說拓品就一定不好,而是旁邊的靜電放bhse好歹也是好幾萬的放。我倒是強烈建議水月雨可以借一臺隔壁的totaldac, 味道還蠻不錯的一款dac,就是貴了點。但是必定是靜電系統,上一個好的音源發揮全部實力還是很必要的,我其實很懷疑這次平庸的聽感是因為解碼和音源的級別限制了發揮。 說說聽感吧,中高頻素質還不錯,是5k價位的水平,低頻量感也是有的,但是我不知道為什么不管是聽古典還是歐美搖滾還是acg都很躁,也許是音源的問題,也許是展會用電的問題,也許是搭配的問題。我覺的這次我有義務提出的意見:希望水月雨加大力度重視調音。我個人覺得一定要在調音尚可的前提下去慢慢提升素質。和隔壁小香的對比明顯能感覺到,雖然在某些硬素質上可以和小香進行pk,但是聽感的完成度上和綜合體驗上還是有明顯差距,尤其在低頻的寬松程度和高頻的順滑程度上,水月雨的靜電三頻的銜接并沒有很流暢,像是在各響各的。我并沒有想引戰,而是希望國產大耳可以越做越好,所以衷心的提出這些意見。這次水月雨對中高端大耳發起的沖擊以及技術的突破還是好的,但是在展會的處理,搭配以及調音上還是要繼續努力。 順著水月雨說說今天聽到的靜電系統 首先是小香。先說明一下,今天我只有極少數的展位有機會用了自己的音源,這也是為什么我今天一直懷疑我是木耳的原因。小香我很幸運地找到了一首原來聽過的吉他曲目(雖然演奏者不是paco de lucia),這首曲子將小香靜電耳機順滑的高頻完美地發揮了出來。低頻的下潛,量感也都不錯,但是可能是礙于前端就是電腦連了太上皇播放器的原因,聲場有點擁擠,并沒有放得很開,低頻還是有點緊,沒有特別蓬松,長時間聆聽有點累。 然后是sonoma的靜電系統。這套系統走向和傳統的經典系統并不像,我覺的是今天這些系統里面偏氛圍感的系統,聽了聽dire straits的經典曲目,味道很濃很正,對得起價格吧。 然后就是今天t0級別的經典系統了:staxx9000加t8000 這系統真的有點無敵。要說美中不足就是前端解碼用的是凱音的一個解碼前級一體機,后級靜電系統我覺的還是要上一個單獨的前級功放比較好。曲庫里面剛好有香菜的歌,今天到這個展位也算是久違的聽了聽acg(希望以后廠商多往區庫里面扔點acg,二刺螈也是由市場的)。X9000不愧是x9000,我終于體會到毒文里面提到的彌散性聲場是什么東西了,聲場360度彌散出去沒有邊界感,而且非常自然,不像800那樣有點刻意又有點空。X9000在聽感上遠遠超過了009s,低頻寬松,自然,密布在空氣中,人聲結項清晰透徹,所有的樂器都非常協調的散布在廣闊的勝場當中,有一種身處大自然的感覺。雖然感覺前端信息量偏少導致整體聲場沒有太充實,下潛與力量感也沒有動圈那么勢大力沉,但是我相信當技術進步,靜電放和音源解碼部分足夠好的時候,x9000發揮出真正實力會很恐怖。 然后說說今天聽到的幾套比較好聽的傳統耳機系統 首先是海帆的totaldac,gsxmkii, 和aurender。這套系統起碼二三十萬往上了,所以不好聽才說不過去。我個人來講其實并沒有很喜歡meze的平板,不知道為什么單純調音不喜歡,而且聲場和寬松程度并沒有非常完美,對于我這種長時間聆聽者來說,聲場和自然度,寬松程度都是比較重要的。Meze的優勢在于它的做工以及對便攜設備的兼容度非常高,所以自然有他的市場和長處。但是對于我這種并不是非常追求外觀和動次打次的聆聽者來說,我還是更喜歡我自己豐達的低頻蓬松感。這次很意外的,gsx mkii比gsx mini強很多,無論是調音,透明度,還是素質和聲場,相比于mini來說提升了不止一個級別。高頻并不燥,低頻也是非常的蓬松,聽鋼琴結項也是非常好,我很少在動圈里面找到結項的精致和細膩程度能超越909的,尤其是控制好了可以和中高端平板掰手腕,而這次gsx mkii作為大力石機竟然控制的還算不錯,送很是以外。 然后下一套便是我非常喜歡的楊老師那一桌!楊老師說是邀請九段老師來跳舞,結果我一天也沒有看到,有點可惜。序曲純解碼加純耳放這一套真的是在這個價位非常強了,甚至推sus也能夠做到很好聽。雖然橫向聲場并沒有推的很開,但是密度和能量感已經推開了,大動態時sus那種規模感真的很震撼。金波老師這里也是為數不多我可以用我自己的筆記本音源的,必定作為前序曲用戶我這里裝了驅動。在這里我不得不吹一下序曲純耳放,并不是說聲音有多么超越這個價位,而是其對于不同種類耳機的適應性非常好。高增益推平板動態可以爆棚,低增益也可以冷靜,無底噪地推動豐達這種超低阻,超高敏的“底噪檢測儀”,并且能很好地控制其中高頻齒音,這也是909要求最難的地方,蓬松的同時凝聚,亮麗的同時順滑,序曲耳放的低增益已經很接近這個目標了。 接下來的這個組合是我在角落里發現的,出乎意料的好聽的一個組合。甚至是作為非旗艦里面聽電音最好聽的一個組合,那就是曠世的cma15加final d8k。d8k這個耳機也算是我心水很久了的耳機,之前一直想試聽巡回,不過并沒有機會。這次終于聽到了,比我預期的要好聽很多很多,也許也是因為cma15的搭配吧,甚至讓我產生了退燒的念頭(開個小玩笑)。很多人詬病d8k糊,這一點我其實能夠理解,但是我的理解是d8k并不糊,它的細節其實很多,但是其調音高明在他并不想讓你去刻意注意這些細節而忽略了音樂的整體性。他的細節都隱藏在很多意想不到的地方,當你努力去尋找時并不難找到,但這不是聽音樂的意義所在。D8k的樂感和速度是他真正的強項。我很好奇一個平板耳機為何低頻完全沒有任何像hifiman平板那樣的拖延感,而是快落快收,非常有彈性,中高頻則突出一個和諧的特質,這讓其對于各種刺,燥的acg和電音兼容度非常好,甚至可以說是我至今聽到的處理渣錄音最好的耳機。這一點使得其聽我最愛的電子樂時甚至超越了以電子為特長的909。我當時也是拿909去ab了一下,但是由于調音和曠世的一體機有點沖突,聽感遠不如d8k。曠世這臺一體機我覺是好在為數不多的耳放口和解碼部分都相當均衡的一體機,推d8k這種中等難度的平板耳機照樣風生水起;赼b th909的聽感來講,cma15在同價位一體機中信息量很豐富,中高頻結項也很精準,線條感很強,所以確實適合d8k這種偏味道的耳機。 最后提一嘴黃老師的r26加h20pro,由于并沒有找到非常熟悉的歌曲,所以沒有很準確的聽感,但是這個價位的組合信息量,結項和聲場能做到大體推豐達完全不翻車甚至很好聽的狀態,我覺的都是難能可貴的,所以在這里提名推薦一下。 剩下一些由于種種原因(音源,線材)并沒有給我留下深刻印象的組合我就不多贅述了,但是我會把我拍到的一些圖片放在下面,歡迎各位燒油前來探討,本人今天也是聽了一天,到了后面已經累的木耳了,所以有錯過什么精彩的組合筆者明天可以重點探訪一下。
|